美東時間下午 4 點 45 分,
曼哈頓下東城艾倫街近德蘭西街(Allen & Delancey St.)的街口,
一列看不見盡頭的隊伍,正盯著指針 5 點前的刻度躁動不安。
這是北美第一酒吧每日傍晚營業前的序曲。

即將登場的墨西哥夾餅(Street Taco),不僅展現 DCP 翻玩更多可能的實驗精神,也再次呼應紐約充滿各式移民食物的地景。在後廳品酒,更像是品一種情境,一抹鄉愁,一段因食物而生的美好記憶。

前後廳定位不同、功能性也不同,看似為疏散人流的前廳,在團隊成員眼中,其實是為雞尾酒初心者所設的小型博物館前導區,透過經典入門,無需預約,輕鬆又充滿體驗之趣。而後廳隱蔽、私密性高,如特展般迎接「有目的性」的訪客,或許只有一杯的酒量,但那一杯帶來的驚艷感,足夠回味良久。

初創階段的 DCP,打的是緊急應變戰,每當障礙排除,事情看似能繼續進行,總會出現意想不到的「驚喜」。資金如此,空間、酒牌、工程、甚至疫情的不請自來也是。因此,得獎的時機點,自然也成為這一串待解混亂中的意外。

2022 年,疫情趨緩後正忙於形塑品牌輪廓的 DCP,首次入榜,便以第 17 名之姿,入列北美 50 最佳酒吧;同年 10 月,更一舉拿下世界 50 最佳酒吧第 6 名。(更新:2023年10月躍升為第2名)

獲獎雖是極大肯定,然而對團隊而言,成名的「過早與過好」,卻也讓人措手不及。彼時店內空調及網路接連出狀況,領獎當下,DCP 正閉門施工,又紐約工程延宕之事常有,無法確切估算何時可恢復營業。「得獎了,但是內部維修施工因此大門深鎖,我們怎麼面對夥伴和客人?」

節奏還來不及放緩,2023 年 5 月,DCP 再度入榜,這次更越級打怪,一躍拿下北美第一。得知消息後,GN、Faye 及 Tako 3 人,僅僅開心慶祝了 5 分鐘,接著便小心翼翼地,端起獎項背後,現實的重量。

為了與獎項名實相符,3 人確實分工,將各自所長發揮到最大值。GN 味蕾絕佳,品過的風味,總能透過一杯調酒重現;Faye 轉譯 GN 的天馬行空,將其化作精準的量度與步驟,確保品質穩定並主責員工的服務培訓;Tako 替酒、替人,也替品牌說故事,將複雜的語言簡化,同時改善服務面可見的困境與矛盾。而 3 人共同做的事,是培養一群如家人般的夥伴,因為唯有如此,DCP 才有能量造更大的夢。

紐約餐飲業多採小費制,跳槽是業內常態,難以建立品牌忠誠度。「帶人先帶心」說起來容易,當國情不同、族裔不同,有時候不是高薪與貼心與否的問題。不同於紐約「抱團取暖」式、容易自成小團體的人種招募「潛規則」,DCP 團隊成員背景多元,不僅涵蓋多種族裔,也多的是非酒吧體系出身的人。比起帶著「該怎麼做」而來的產業老手,他們更重視成員面對事件的靈活與智慧。

世界第 6 佳酒吧、北美第 1 佳酒吧⋯⋯Double Chicken Please(DCP)
這間幾乎有「得獎體質」的賽事寵兒,
由兩位來自台灣、年僅 30+ 的新生代──GN 及 Faye 主理,
「獲獎」之於多數人,或許是最高成就的同義詞,
然而他們的野心,卻不僅如此。


前廳與後廳,經典不敗與自由定義

DCP 店內空間狹長,為了使空間配置與動線合乎邏輯,將室內劃分前後兩段,運行兩套截然不同的遊戲規則:

前廳(Front Room / Taptail)因應紐約下東城(Lower East Side)夜店眾多、客群多半抱持續攤心態的特性,將重新演繹的 11 款低濃度經典調酒,大量調製後桶裝(On Tap),壓下出水握把,即可快速供應。

所謂經典再現,如 1 號酒以艾普羅香甜酒(Aperol Spritz)的概念為基,加入百香果提味,清爽易飲的口感,常是夏日熱賣款;5 號酒亦是常見的威士忌蘇打(Whisky Highball),以台魂入酒,用噶瑪蘭威士忌、龍眼乾、烏龍茶及少許蜂蜜,扭轉既定印象。面對不喝含酒飲、但想感受 DCP 無窮創意的客人,則有 12 號「高級版冬瓜茶」的選項,將台灣自助飲品區萬年不敗的身影,悄聲複製至此。



後廳(Back Room / Cocktail)則以工序、風味都更細緻的現調酒品為主,工業設計背景出身、擅於「設計改造」(Hacking Design)的 GN,解構一道道各地菜餚與甜品:日式冷麵、甜菜沙拉、芒果糯米飯、法式吐司,甚至是北海道知名伴手禮「六花亭萊姆酒奶油葡萄夾心餅乾」的液態化詮釋,都可在此尋得。

開業兩年半,北美第 1 名

世界 50 最佳酒吧第 6 名、北美 50 最佳酒吧第 1 名、雞尾酒傳奇大獎 (Annual Tales Spirited Awards)「世界最佳雞尾酒酒單」⋯⋯不少資深同業耕耘數年都未能取得的亮眼佳績,DCP 卻只用了兩年半,這段時間,同時也是疫情影響最劇、生活被迫轉換模式的時日。最壞的時刻,紐約曾因一道封城令而宛如空城,身處災情中心的 DCP,究竟如何突圍而出?

「坦白說,我們沒有確切的答案;這一切來得很快,如果每件事都有充裕時間照著企劃書走,我們或許就不是 DCP了,反而更多是隨機應變的滾動式調整,但每一步必須走得紮實,走得穩。」當問及如何在短時間內站上北美第一,酒商背景、善於經營社群與顧客關係的品牌經理 Tako,給出意料之外的回應。

且行且珍惜,家人般的團隊

成名的重量,首先反映在大量湧現的人潮。訂位失利、挾帶怨氣的客人,把態度帶進店內,拿著放大鏡檢視每一道服務環節。約 40 坪的狹長空間涵蓋兩個截然不同的概念、每晚 250-280 位客人,對團隊夥伴的體能及心理素質都是考驗。

「得獎看起來很大,但我們每天面對的,其實是來自各方面的 Troubleshooting(問題排解能力)。」Tako 補充說道。從用 10 秒簡要向客人介紹前後廳的概念,到確保每一杯酒都在它風味與美學上的最佳狀態,DCP 的品牌精神,存在於每一次開口、每一次送收餐之間。

DCP 不按牌理出牌、計畫追不上「靈光一閃」的野性,全需仰賴一群擁有共同信仰與價值觀的堅實部隊。
為了留才,他們汲取台灣經驗,提供正職缺,同時給出極具競爭力的待遇,
並定期舉辦員工教育課程,重整業內長期病態的體制。
24 人的團隊,凝聚出超越家人或親密伴侶的絕佳默契與感情。

對於如何得獎,他們或許沒有答案,但對於如何共好、共創最大可能,他們有一套教戰守則。

兩個品牌,「巡演」世界的決心

多數人會好奇,得獎後的下一步是什麼?是拼搏世界第一?或另尋他處展店?

「我們希望讓大家知道,DCP 不只是一間雞尾酒吧,更是一間 Design Studio。」Tako 再次給出選項外的答案。

DCP 將前廳及後廳拆分為兩個品牌,以放山雞(DCP Free Range)及雞舍(The Coop)出發,前者延續現階段 Taptail 節奏輕快、季節性推出新品、美國街頭工業風與 Hip Hop 快歌的識別,吸引特質相似的品牌合作。後者則用以實踐他們更大的野心,「我們下一秒可能就在倫敦改車庫,用藝術展的形式介紹自己。」Tako 笑意盈盈地補充。

酒吧間互相客席串門子,或「佔領」(Takeover)他人的空間改造,這類常見的活動形式只是基本盤。團隊成員臥虎藏龍,除了有自己的平面、動態、互動裝置設計師外,行銷及活動企劃部門也相當強大,之所以「暫時」是一間雞尾酒吧,只是因為 GN 與 Faye 最擅長以酒對話。


2022 年十月店內自辦的 Mindcluck 活動,
便是他們「不只是雞尾酒吧」的例子。

Cluck 一字,用以形容雞咕咕叫的聲響,而 Mindcluck 的複合字,多有讓人在腦中留下深刻印象的含義。結合視覺、聽覺與味覺等多重感官體驗的 Mindcluck,只是一場序幕,未來將發展為系列活動,以 #DCPORIGINALEVENT(DCP 原創活動)為題,裝潢、設計、活動規劃一手包辦,與可預見的烈酒品牌,或其他跨領域夥伴如藍人樂團 Blue Man、創意團隊 MSCHF、街頭潮流品牌 Kid Super 等人合作,共製一場場顛覆想像的「演出」。

今年 10 月中旬,黑馬般搶攻美洲各大調酒大獎的 Double Chicken Please,將以 DCP 2.0 之姿,回到家鄉台灣。活動細節仍在醞釀,或許不到最後一刻沒人能知曉全貌,永不停止推陳出新,那才是 DCP。

圖片提供|Double Chicken Please

Next
Next

more than just a kitchen